樊纲:究竟什么是供给侧改革?


说了多年的经济调整,需要有更多的实际行动。

近期“供给侧改革”成为新闻中的高频词。何为“供给侧改革”?简单来说,“供给侧”与“需求侧”相对应。需求侧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三驾马车决定短期经济增长率。而供给侧则有劳动力、资本、技术与制度四大要素,这四大要素的改进本质上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决定中长期的潜在增长率。

从这个意义上说,“供给侧改革”是长期问题,需要做深层次的制度规划和长期调整的准备。无论经济好坏都要做。不过,供给侧也有“短期问题”,比如消灭过剩的供给能力。建一个工厂至少需要三年,属于长期问题,但是关掉一个工厂立刻就能实现。一个孩子长成大人,是个二十年的长期问题,但是把人身上的一个瘤子切除掉,可以是一个上午完成的“短期”的事,而切掉这个瘤子对人以后的正常生长至关重要。

把过剩的部分尽快消灭掉、重组掉,不使更多资源陷到里面去,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增长质量,促进经济增长,这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涵义。过剩企业资源占用过多,好的企业成本就会提高。一些地方的僵尸企业,靠地方政府补贴,继续吸血,继续浪费资源,导致整个行业供给能力衰落。这就是供给侧改革在当前、在短期内的现实意义。

也正因如此,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点在于“去产能”。扩展开来包括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在上一轮即90年代中后期经济结构调整的时候我们砸过纱锭、炸过烂尾楼,这一次调整也同样要有代价,不调整就没有办法释放产能,就不会有下一轮的增长。

现在解决过去的问题,是为下一轮的产业发展打好基础,为下一轮的经济增长做好准备。也有人质疑,还会有下一轮增长吗?笔者认为一定会有。经济早晚会摆脱低迷、不正常、通货紧缩的状况,调整之后的效果最终能看到,接受市场机制就要接受经济周期调整的全过程。希望下一轮的经济不要再过热,保持正常发展,不要再出现14%的增长,7%左右的正常增长就很好,也是高增长。

我们不能把当年10%以上的过热增长当成那时的正常状态,也不能认为现在低迷时期,通货紧缩的现象,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状态。笔者认为,2016年的中国经济也许会更低一点,但调整会继续进行,未来5到10年,中国经济保持6.5%——7.5%的增长应该没有问题。

细化到企业来,优胜劣汰正在发生。经济过热的时候很少有优胜劣汰,因为谁都可以有碗饭吃,而经济一不景象,有人活不下去了,产业重组终于发生了。过去这些年专注搞好产品创新,技术提升的企业,在经济低迷的大环境下,却愈发显现出优势,而那些没有技术特长,前几年又不够专业、东张西望一天到晚想着投机、想着转产的企业,现在一定处在被淘汰、被兼并重组的地位。当好的资源向好的企业集中,也就会创造出更好的效益,直接融资的形式也会发挥最大的作用。

但调整也有积极的一面。以前强调创新,经济过热的时候,大家只是有想法,没有行动,因为不用创新挣的钱也不少。但经济不景气,企业首先要想怎么降低成本,然后就要想怎么创新,怎么提高效率。

现在要警惕供给侧改革可能产生的误区,一些人误认为又要“追加”新产业、增加新供给,这可能导致老的产能过剩没被清理,新的东西又过剩。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不能用新的供给增长掩盖过去的问题。

(作者系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民银行货币委员会委员,本文根据作者讲话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