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指出,深港通开通标志着香港和深圳两地资本市场互联互通进入新阶段,在深化内地金融业双向开放以及人民币国际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12月5日上午9时30分,深圳证券交易所8楼上市大厅里响起洪亮的开市钟声。同一时刻,40公里外的香港交易所,开市锣也一同响起。深港钟锣共鸣,深港通正式“通车”。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指出,深港通开通标志着香港和深圳两地资本市场互联互通进入新阶段,在深化内地金融业双向开放以及人民币国际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中国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致辞中强调,深港通正式开通,是两地资本市场进一步协同发展的历史性时刻。“在国际金融处于不确定、不稳定的状态中,开通深港通,必将为国际、国内金融市场注入正能量、注入信心、注入信任。”

铿锵而行的深港通

2016年12月5日,中国A股市场第6350个交易日,也是中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双向开放、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直投通路全部打开的首个交易日。当日开盘后,深港通双向首单成交迅速出现:深股通的深康佳A,成交100股、成交金额481元;港股通的汇丰控股,成交400股,成交金额2.45万元。

深港通来了,来之不易。深圳与香港,一河之隔,比邻而居。跨越罗湖桥,只需不到一分钟时间;而要让资本跨越深交所和港交所之间的40公里,却用了整整两年。

2014年11月17日,沪港通试点推出,开启中国资本市场双向开通的“首班车”。随后,内地市场迎来了一轮持续半年多的牛市,上证指数一口气翻番,最高攀升到5178.19点。香港市场也出现了属于自己的港股“大时代”。

2015年1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深圳考察时明确表示,沪港通后应该有深港通。一时间,A股国际化的呼声越来越高,深港通、QFII和RQFII扩容以及A股有望纳入国际指数等一系列开放举措,都给市场带来了无限期待。

然而,2015年中期的股市异常波动,让深港通的时间表一再“待定”。市场开始担忧中国资本市场能否继续走开放之路。

在各界期待中,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适时启动深港通”。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专家曾表示,在众多资本市场改革中,深港通最明确、最成熟也最有把握,有了沪港通的两年试点经验,有了一批更加成熟的投资者,只差一个时机窗口。

8月16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表示,“深港通相关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国务院已批准《深港通实施方案》。”

11月25日,中国证监会与香港证监会发布深港通《联合公告》称,深港通将于12月5日正式开通,深港通及沪港通总额度取消,并扩大股票可选范围。

“这是一个扎实推进的过程,意味着内地市场对外开放的格局已覆盖到多层次资本市场各主要部分。”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肖文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金融开放新跳板

如果把时间轴拉长,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末的中国资本市场,在早期发展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几乎处于完全封闭状态。有限的市场规模、不完善的交易机制,令A股呈现鲜明的“散户化”特征,波动性远高于成熟市场。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陆续推出QFII、QDII、RQFII、RQDII及内地与香港市场基金互认等双向开放项目,并先后启动沪港通与深港通。

回溯资本市场近30年的发展历程,持续开放的主线格外清晰。

——开放将进一步助推“放开”。“实际上,对外开放不仅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全球金融市场发展的需要。”肖文认为,与纳斯达克等发达市场相比,深交所在国际金融舞台上的话语权与其体量并不匹配。互联互通机制下,海外投资者将成为未来A股投资者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话语权将逐步提升。同时,有助于推动中国加入包括MSCI等在内的国际主要指数,吸引万亿元规模资金流入,大大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深证交易所总经理王建军也指出,沪深港证券交易所的融合错位发展,能够大幅提升中国市场的整体力量,充分展现中国市场的国际竞争力,也有助于将中国建设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金融中心、资源配置中心,进一步服务于国家的改革开放。

——开放将赢得更广阔的市场。“如果说两年前开启的沪港通是互联互通机制的1.0版本,为我们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模式,那么今日的深港通将引领我们进入互联互通2.0时代。港交所通过与深交所、上证所的互联互通,共同搭建起了一个总市值70万亿元人民币的庞大市场。”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表示。

沪、港、深三个交易所单独来看,都是全球排名前十的交易所,但与国际主要交易所在整个上市公司总市值上存在显著差异。港交所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近日指出,三大交易所一旦联通,成交额将直逼纽交所,成为全球最领先、流通性最好的交易平台。“这个联通,这个共同市场,可以带来新的故事。”

——开放将带来更有质量的发展。从短期来看,深港通启动有利于解决当前中国资产荒下的资金“堰塞湖”,满足投资者全球配置资产的现实需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中国经济面临的风险。

从长期来看,诚如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所言:“深港通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吸引外资,而在于吸引更多的外资机构投资者进入,这有助于提升信息披露、上市公司治理的水平,进而有助于中国资本市场质量的提升。”

开放即“通”,通则不痛。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的专家学者普遍表示,无论是两年前的沪港通,还是如今的深港通,带来的不仅是资金的“南来北往”,更是金融市场的深刻变革。

并非一通百通

“在深港通、沪港通联通之后,大家通常认为两个水面高度不一样的湖连在一起,湖面会拉平。但实际上,沪港通之后,有一段时间内,两地股票差异反而更大了。这说明即使联通了,还没有达到改变各自交易习惯和市场规律,还是两个不同的市场。”巴曙松表示,深港通启动之后,差异还会存在。

比如,市场规则不尽一致。“很多成功的内地投资者一去香港就损兵折将,被腰斩是常态,因为这是一个新的市场游戏规则。”一位业内分析人士向记者举例指出,香港市场允许做空机制,是一个再融资效益非常高的市场,内地的一些理念,在香港市场中很大程度上行不通。

又如,交易时间不统一。中银万国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桂浩明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只有双方都处于开市时间才能进行交易,但有时内地与香港未能同处于开市状态,反而拉低了效率。”

桂浩明同时表示,虽然目前深港通投资标的已经增多,但从总量上看尚显不足,两地市场在金融工具上、投资品种中,也存在更多联通余地。

此外,深港通为投资者限定了50万元的门槛,但也有未达到该门槛的中小投资者,希望通过深港通或沪港通,来避险或获取稳定收益。“能否组建专项基金,专门来做深港通、沪港通,让中小投资者通过购买基金的方式间接进入。”桂浩明建议。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内地与香港在法律体系、交易制度、投资者结构、投资理念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跨境交易监管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沪深港三地共同市场形成之后,如何进行跨境监管是涉及沪港通、深港通未来长期安全运行的关键问题。

刘士余指出,两地金融监管机关将进一步密切协作,加强两地市场监管,加大跨市场执法的协作力度,严厉打击跨境市场操纵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护两地和全球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王建军透露,下一步深交所还将着手推进一系列优化措施,建立沪股通和深股通投资者统一编码机制,健全穿透式监管体系;联合上交所、港交所、中国结算等相关单位,就推进香港市场建立穿透式监管体系等事项进行研究论证,加强市场监管和执法合作,保障两地市场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