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之一,南海边的深圳凭借勤奋的实干、灵活的身段和“敢闯敢干”的勇气,为中国探索出一条独特的发展路径,由从前的边陲小镇,在短短四十余年的时间蝶变为国际化大都市。


近年来,深圳将“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城市发展的战略支撑,着力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金融是其中重要一环。特别是“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独特生态,让金融在满足企业融资需求、促进创新成果转化方面,形成了有深圳特色的向“新”力。

 

中国银行锚定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推动科技金融进步,做实做细“五篇大文章”。中行于2024年成立科技金融中心,优化科技金融组织体系、统筹规划科技金融发展;在全国24个省市同步设立科技金融中心的同时,打造科技金融专营支行或特色网点,构建“总行-分行-支行”的多层次组织体系。


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下称“深圳中行”)根据总行部署,基于市场动态和客户需求,创新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取得了不俗成果。目前,深圳中行建立了13家科技金融中心、3家监管认定科技支行及23个科技金融特色网点,服务科技企业客户近6000户,科技金融贷款余额约2000亿元人民币,在深圳“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的构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科技金融实践中,中国银行在深圳探索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为华为、腾讯、比亚迪等行业头部企业、迈瑞、优必选等垂直领域“小巨人”以及众多“小而美”科技企业提供了多种差异化的金融服务。一线调研发现,深圳中行在科技金融推动产业升级方面进行了诸多创新尝试,为业界树立了标杆。





联动借力

力促传统产业升级


时钟拨回1978年,深圳凭借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吸引大批工业企业落地聚集。而后,制造业不断升级,产业链条日趋完善,深圳积累了雄厚的产业基础。进入新世纪,深圳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在大湾区具有显著优势。

 

然而,深圳并不满足,它要在政府“有形的手”指引下,进一步加快推动制造业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迈进。如此一来,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业的创新升级势在必行。

 

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银行在推动传统制造业创新升级中,亦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深圳中行围绕政府指引,立足本地服务,为企业转型升级、地区招商引资、新兴产业培育等方面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深圳中行推动产业创新的特色工具之一,是联动公共部门,开展密切合作。



以宝安为例,当地着力培养智能网联汽车、半导体与集成电路制造、低空经济及卫星物联网等一批战略新兴产业。为配合这一战略,深圳中行所辖福永支行积极为科技企业提供流动资金贷款、总部基地建设固定资产贷款、贸易融资、跨境资金结算等金融服务。

 

中国银行深圳福永支行副行长余宇维表示,福永支行与公共部门合作形成“三级对接体系”,从宝安区政府、街道办及村股份公司等多层面入手,了解重要的客户动向及项目资金需求。

 

福永支行与片区内新桥东、燕罗及福海沙井等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园区合作,持续加强园区企业的服务力度,及时了解企业结算动态、授信需求的同时,响应园区建设与运营过程中的金融服务需求。

 

中国银行深圳云城支行与政府园区亦有合作,行长郑伟东表示,国际创新谷、智园、云科技大厦等政府物业均会优选入驻企业,以保证园区企业质量,“我们联动各级政府,去打通企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广泛开展银政企对接活动。” 例如,该行参加粤海街道虚拟园区发布仪式暨深圳湾科技园区资源对接大会、西丽街道举办西丽街道工会活动、市工信举办的小巨人活动等等,与企业负责人“面对面”交流,为科技企业定制金融服务方案。



深圳中行推动产业创新的特色工具之二,是协同中银体系,追求优势互补。


 

中银体系内金融生态丰富完备,方便深圳中行与集团内各板块积极联动,提供综合资本服务。针对有一定发展基础的中大型客户,深圳中行力求从综合性及差异化方面满足其需求。

 

一方面,利用中行在国际结算、结构化融资、跨境资金池等方面的服务优势,满足企业基础金融服务需求;另一方面,利用中行“商行+投行”等综合化经营优势及全球服务网络,为企业提供一体化的综合金融服务。

 

例如,福永支行2020年得知授信客户宜搜科技有境外上市需求后,推荐中银国际提供红筹VIE架构方案,助力中银国际在股东举荐的多家承销券商中脱颖而出,锁定保荐合作关系,成为客户上市独家保荐商。经中银国际支持,宜搜科技2024年成功港股上市,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同时,深圳中行还积极参与政府、企业、银行三方等对接渠道,与中银体系共享信息来源,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汇聚多元力量,以“股、贷、债、保、租”综合化产品服务体系,不断增强科技金融供给适配度、精准性。





科技先行

推动新兴产业培育


除传统产业升级外,作为创新高地,深圳亦努力培育创新产业。金融机构通过设立科技支行、科技创新部门,以及推出针对科技企业的专属金融产品等方式,为科技创新提供资金支持。

 

然而,科创企业“从零到一”、从小到大,在不同发展阶段有着各异的金融需求,亟需金融机构提供客制化、有针对性的一揽子解决方案;而金融机构亦须不断更新既有服务和产品框架,将更多潜力企业纳入服务范畴。

 


深圳中行推动产业创新的特色工具之三,是聚焦创新企业,创新服务模式。



“轻资产、无抵押、高投入、长周期”是众多科技企业共同面临的融资难点。深圳中行通过智能化的信贷决策支持系统“中银科创夸腾系统”,破解科技金融的堵点难点。

 

该系统通过采集科技企业发明专利背后隐藏的技术路线、科技影响力、研发效率、产学研合作和国际布局等线性信息,结合企业融资、社保,政府专项补贴等多方来源的数据,构建了涵盖各行业的“数字孪生”平台。通过可视化的“行业地图”,银行可以快速评估企业的技术实力、市场前景和风险状况,实现精准的客户筛选和风险控制。

 

深圳中行科创金融与综合经营部高级经理吴平凡说,夸腾系统选择符合产业政策导向的企业群体,筛选出在产业节点中“先跑出圈”的优质科技企业,根据经营状况来匹配贷款额度,可有效避免出现系统性风险。

 

深圳中行所辖云城支行辖内科技企业众多,这一系统对其展业帮助巨大。云城支行行长郑伟东表示,客户经理使用夸腾系统检索企业名称,获悉某专精特新企业科技评级为A,同时可能存在外汇结算业务需求,便主动上门拜访企业负责人并通过知税贷为企业提供500万元贷款。

 

配置更加专业的复合型金融人才、更完善的内部激励机制以及更适合科技企业的信贷模式,深圳中行形成了涵盖普惠-中型-大型各阶段科技企业的授信体系。

 


深圳中行推动产业创新的特色工具之四,是融合创投生态,推动错位发展。



深圳创投生态完善,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形成了明显的生态位互补态势:投贷双轮驱动,有力支撑了科技金融助力企业发展的新路径。中国银行广泛链接科创生态伙伴,在科创活跃地区搭建由政府、投资机构、产业头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组成的科创生态圈,有效汇聚各方要素资源,打造共享生态,助力科技发展。

 

郑伟东强调,创投机构的被投企业同样是云城支行的重点服务对象,向其提供不同于股权属性的资金支持,推动银行服务与创投机构的错位发展。今年以来,云城支行在“南山区政府、中银香港、深圳中行三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下,持续加强与南山区多个产业引导基金的合作,为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型企业精准匹配金融创新产品,助力科创企业孵化成长。

 

债权融资之外,银行系“耐心资本”正在深圳跑步入场——商业银行全资持有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股权投资试点范围,9月由上海扩大至包括深圳在内的18个城市,同时放宽了股权投资金额及比例限制。

 

目前,深圳中行已与前海管理局、南山区政府达成金融AIC股权投资基金落地合作意向,预计总规模不低于50亿元,拟投向高端制造、信息技术、具身智能等行业中精选的若干细分领域;已与光明区政府达成落地合作意向,预计总规模不低于30亿元。

 

“敢闯敢试”是深圳城市发展强劲的内生动力。40多年来,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排头兵,敢闯、敢试、善创的深圳,为中国乃至世界创造了科技创新和现代化的奇迹——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头部企业,一群具有蓬勃活力的中小企业,一个个孕育创新环境的基础设施、人才队伍和创新载体应运而生。

 

激产业之能,筑实体之基。科技金融作为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域,也在深圳“敢闯敢试”的创新氛围下加速发展。以深圳中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扎根深圳,把深圳基因中的创新、改革基因融入自身工作,通过“四板斧”式的创新组合拳支持深圳产业创新发展,着力做好“五篇大文章”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答卷。